WeWork在2011年4月向纽约的创业者敞开了大门,之后逐渐走向全国又走向了世界。WeWork的共同工作空间不仅给创业者工作的空间,还提供其他便利设施,比如免费啤酒、冰箱、桌上足球。
WeWork共有54处共同工作空间,分布在纽约、波士顿、费城、华盛顿、迈阿密、芝加哥、奥斯汀、伯克利、旧金山、洛杉矶、波特兰和西雅图,以及伦敦和阿姆斯特丹,还有最近刚设立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和荷兹利亚的办公空间。
WeWork的3万客户下至初创公司,上至默克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这样的大企业。个人也可以购买它的服务,最低45美元就可以一个工位一天。
但WeWork也受到了一些质疑,最近它的保管服务饱受争议。尽管WeWork从今年夏天已经开始盈利了,一些怀疑论者还是认为它的经济状况与它的估值不符,认为它可能也只是科技泡沫的一部分。也有一些关于商业模式的担忧,比如它的可持续性。对自由职业者和一些公司来说,WeWork可算是房地产的替代品,房地产公司要小心了。
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:许许多多的初创公司组成了WeWork的客户群体,如果市场不景气,这些公司募集不到资金,WeWork的盈利就会遇到麻烦,毕竟它的用户都付不起租金了。
但WeWork说,它的用户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科技初创公司。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:“靠风投支撑的公司只占我们客户数量的5%左右。我们的客户遍布各个产业,而增长最快的群体是规模更大、更成熟的公司,它们想要的是价格更合理的办公空间、社群、网络、灵活性以及其他服务。”
除了出租办公空间之外,WeWork还在试着开发居住用房的市场。
WeWork正忙着在纽约和华盛顿开发合租公寓,也就是WeLive。
到2015年底,WeWork将会有58处工作或居住空间。Neumann说:“我们想开到每个地方,惠及每个人。随着我们在全球扩张,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WeWork的成员能来到我们的社群,他们不一定是需要自己的办公空间,只要通过我们的应用和我们保持联系、使用过我们的服务就行。”
WeWork两位联合创始人
Neumann对WeWork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?“大概是火星分部吧。”
Copyright@2016-01 by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创业学院 浙ICP备15014656号
技术服务:图品网科 0571-28239801